唐 李白 草書《長干行·其一》珍品長卷
請登入您的帳戶,查看您的記錄資料。
開始日期
2025-10-01
04:00
結束日期
2025-10-15
04:00
代幣發放
2026-10-10
04:00
預計上市
2026-10-15
04:00
活動規則
成為李白真跡的共有人
千年孤本 · 盛唐遺墨
李白,唐代「詩仙」,其詩歌與書法皆流芳百世。《長干行·其一》不僅被譽為「詩中畫卷」「唐詩敘事巔峰」,更是 公開面世的第二件李白書法作品,承載千年文化記憶,為 全球頂級收藏品。
1. 藏品稀缺性
- 公开面世僅 兩件,全球頂級藏家與博物館爭相收藏
- 國家級文物,文化價值無可替代
- 每一份認購,都是 千年文化傳承的一部分
2. RWA 代幣發行詳情
代幣名稱:LIBAI
發行方:日本收藏家族
發行總量:10,000,000
發行輪次:
- Alpha A 創始藏家輪:20%,1 USDT / LIBAI
- Alpha B 機構基金輪:20%
- Launchpad 公眾輪:52%
發行承銷方:NCollector
最低認購額:10,000 USD
3. 認購條件
Alpha A 輪面向藏品最早期投資者,成為《長干行·其一》的 聯合持有人,共同推動展覽、宣傳、IP 開發與交易,提升市場曝光與藝術價值,分享未來市場增長潛力。
Alpha A 輪採用白名單邀請制,認購僅面向以下合格投資者:
- 藝術品基金、收藏家、拍賣行(配額 10–20 萬 USD)
- 社媒、展覽、影視、媒體宣傳資源(配額 5–10 萬 USD)
- IP 授權、IP 聯名、文創周邊及其他衍生品開發資源(配額 5–10 萬 USD)
- NCollector 經紀人(配額 1–5 萬 USD)
- 其它合作方(配額 1–5 萬 USD)
申請邀請碼:
📧 電子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💬 微信:ncollector007
4. 持有權益
1)實物所有權
- 每份認購即代表對 實物藏品的部分所有權
- 持有人資訊永久記錄在 區塊鏈與藏家名錄
2)專屬權益
- 優先預約觀展與藏品鑑賞
- 擁有投票權,對作品出售等重大決策享有表決權
- 提前預約參與後續藝術資產認購項目
- 優先獲得 IP 授權
3)衍生收益
- 展覽收益:全球巡展,按份額定期分配
- IP 授權、出版、文創、聯名收益:按份額分配
- 二級市場手續費分成:按份額定期分配
5. 退出與流動性
1)拍賣與私洽
- 平台推動藏品上拍賣行或由全球頂級收藏家收購
- 拍賣或私洽價格僅在 顯著高於本輪估值 時進行
2)二級市場
- 認購結束滿 12 個月後,可透過 NCollector 平台 自由轉讓份額
- 若藏品市場曝光取得重大進展,可 擇機提前上線二級市場
NCollector 致力於讓每一件藝術資產,被世界看見、被更多人收藏。
藏品詳情
藏品傳承脈絡
九牧林氏家族 → 北宋任伯雨 → 北宋徽宗內府 → 宋末元初周密鑑藏 → 元代元文宗內府 → 元代大學者袁士元 → 明朝內府收藏 → 明代沐英家族 → 沈周 → 李東陽 → 文徵明 → 詹景鳳 → 倪元璐 → 孫承澤 → 清代康熙內府 → 清代雍正內府 → 清代乾隆內府 → 阮元 → 黃士陵 → 張大千 → 法國威爾頓斯坦家族 → 90年代日本藏家
作者與作品資訊
- 作者:李白
- 年代:唐
- 材質:絹
- 形制:卷軸
題識
- 冠絕古今——乾隆(廣運之寶)
- 豪縱飄逸——趙佶御題(御書)
- 李白此卷字畫飄逸,氣勢雄渾,平澹天成,虛婉靈動,骨韻無擅墨法先動。——周密(密)
- 精神外拓,遒逸飛動。——祝允明恭跋(祝允明印)
- 典雅古樸,筆畫神逸,不失唐法規矩。——文徵明(文徵明印)
- 李白人稱詩仙,為人豁達,爽朗大氣,樂於交友,愛好飲酒,化詩名利淡中八德,善楷行草觀此帖如獲寶也。——王鑑(王鑑之印)
鈐印:李白
鑑藏印
- 密——周密(1232—1298年或1308年,字公謹,號草窗、霄齋、蘋洲、蕭齋,晚年號弁陽老人、四水潛夫、華不注山人,吳興人,宋末元初著名詞人、文學家、書畫鑑賞家)
- 中岳山人——詹景鳳(明朝,1532-1602,徽州休寧流塘人)
- 孫氏萬卷樓印——孫承澤(1592—1676,字耳北,一作耳伯,號北海、退谷,山東益都人,明崇禎進士,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)
- 德翁——任伯雨(約1047—1119,北宋著名諫官)
- 工睐——黃士陵(字牧甫,號倦叟,篆刻“黟山派”開宗大師,晚清書畫篆刻家)
- 願學未能——文徵明(1470—1559,名壁,字徵明,號衡山居士,明代畫家、書法家、文學家、詩人)
- 城南書舍——元朝大學者袁士元(1306年,字彥章,號菊村老人,元代著名詩人、學者)
- 公堇父——周密
- 沐璞廷章——明代沐氏家族
- 林氏珍玩——九牧林氏
- 云易子
- 歡喜園——乾隆
- 觀天地生物氣象——乾隆
- 乾隆御賞之寶——乾隆
- 七十一峰深處——李東陽
- 家住揚州文選樓隨曹憲故里——阮元
- 德日新——乾隆
- 乾隆御覽之寶——乾隆
- 靜中觀造化——乾隆
- 萬有同春——乾隆
- 自強不息——乾隆
- 奉敕編定內府書畫——乾隆
- 壽——乾隆
- 生秋庭——乾隆
- 幾席有馀香——乾隆
- 大明皇帝之寶——明朝
- 清心抒妙理——乾隆
- 摛藻為春——乾隆
- 所寶惟賢——乾隆
- 松竹一庭道心——乾隆
- 煙雲舒卷——乾隆
- 所寶惟賢——乾隆
- 賜本——乾隆
- 乾清宮寶——乾隆
- 天在為師——乾隆
- 寫心——乾隆
- 入煙秋光盡是詩——乾隆
- 圭璋文府——乾隆
- 賜本——乾隆
- 養心殿鑑藏寶——乾隆
- 天恩八旬——乾隆
- 如是觀——乾隆
- 秘殿珠林——乾隆
- 懋勤殿鑑定章——乾隆
- 徵愧齋
- 秘殿新編——乾隆
- 萬國農桑寤寐中——乾隆
- 天歷之寶——元文宗
- 根柢一誠——乾隆
- 吟詠春風裡——乾隆
- 德日新——乾隆
- 御書房鑑藏寶——乾隆
- 有孚惠也——乾隆
- 十全老人——乾隆
- 鑑古——乾隆
- 學鏡千古——乾隆
- 畫禪風——乾隆
- 三希堂精鑑璽——乾隆
- 宜子孫——乾隆
- 皇帝之寶——乾隆
- 宸翰——乾隆
- 奉三無私——乾隆
- 研露——乾隆
- 含豪邈然——乾隆
- 古希天子——乾隆
- 樂壽堂鑑藏寶——乾隆
- 古希天子——乾隆
- 雲霞思——乾隆
- 內府珍藏——乾隆
- 雍正御覽之寶——雍正
- 見天心——乾隆
- 樂萬民之所樂——乾隆
- 觀書為樂——乾隆
- 漱芳齋——乾隆
- 乾——乾隆
- 孔顏樂處誰尋得——乾隆
- 垂露——乾隆
- 一甌香乳聽調琴——乾隆
- 淳化軒——乾隆
- 忘機心宇曠——乾隆
- 石渠寶笈——乾隆
- 敬天勤民之寶——康熙
- 契理亦忘言——乾隆
- 乾隆宸翰——乾隆
- 石渠寶笈所藏——乾隆
- 臣元封二敕審釋內府金石文字——阮元
- 十全老人之寶——乾隆
- 石渠定鑑——乾隆
- 寶笈重編——乾隆
- 珠林復位——乾隆
- 石渠繼鑑——乾隆
- 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——孫承澤
- 黔寧王世家——明代沐英家族
- 公馀清玩——黔寧王沐昂
- 寶之
- 李白
- 齊周氏——周密
- 大學士章——明朝內閣大學士章
- 嘉遁貞吉——沈周
- 周公堇父——周密
- 東易
- 天隱
- 肖形印
- 太史氏——倪元璐
- 北平孫氏礙山齋圖書——孫承澤
- 落紙雲煙——乾隆
- 東西南北之人——張大千
- 翰林編修——乾隆
- 無義
釋文
《長干行·其一》
妾發初覆額,折花門前劇。
郎騎竹馬來,繞床弄青梅。
同居長干里,兩小無嫌猜。
十四為君婦,羞顏未嘗開。
低頭向暗壁,千喚不一回。
十五始展眉,願同塵與灰。
常存抱柱信,豈上望夫臺。
十六君遠行,瞿塘滟滪堆。
五月不可觸,猿聲天上哀。
門前遲行跡,一一生綠苔。
苔深不能掃,落葉秋風早。
八月蝴蝶來,雙飛西園草。
感此傷妾心,坐愁紅顏老。
早晚下三巴,預將書報家。
相迎不道遠,直至長風沙。
——李太白并書
藏品描述
《長干行·其一》書法卷軸,絹本墨筆,草書一首五言詩,款署:「李太白并書」。全文共計一百六十字,其書法藏勁雄渾,豪放飄逸,參差起伏,氣韻天成。開篇標題「長干行」工整凝練,正文流暢婉轉、遊走自如,張弛有力,承運筆鋒。整體閱覽,字體參差躍動,波瀾層疊而又渾然一體。字如其人,以筆墨察其形貌,以書法窺其胸懷,透過此帖筆勢,彷彿可見一姿態翩翩、凌然揮墨的仙人。
帖前引言有乾隆皇帝御題「冠絕古今」四字以褒揚此帖,帖尾更有宋徽宗御題「豪縱飄逸」,精準詮釋了此帖的書法特徵。尾端另有周密、祝允明、文徵明、王鑑的題簽與跋文。帖上匯集古往今來從皇家帝王到世家文豪的鑑賞印章,共計一百零九枚,其中乾隆皇帝所鈐印章達七十餘枚。此《長干行·其一》書法卷軸流傳有序,歷歷可考,世所罕見。
創作背景
《長干行·其一》是唐代詩人李白組詩作品《長干行二首》中的一首,為李白初遊金陵時所作,時間在唐玄宗開元十三年(725)秋末之後不久,約在開元十四年(726)。「長干」為地名,位於今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。
此詩以商婦的愛情故事為主線,透過細膩的描繪與真摯的情感,展現女子對遠在他鄉經商丈夫的深切思念。全詩情感動人,敘事色彩濃厚。「長干里」青梅竹馬的純真愛情,在商人遠行後化作八月蝴蝶般的相思。李白以瞿塘險灘與門前青苔為意象,刻畫出商婦「相迎不道遠,直至長風沙」的熾烈深情。
古往今來,李白以詩名揚天下,但其書法作品流傳極為罕見,而此帖的出現,讓千年前的離別與守望穿透時光,彌補了歷史的遺憾。
作者簡介
李白(701—762)
字太白,一字長庚,號青蓮居士。祖籍隴西成紀(今甘肅天水附近),出生於碎葉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。玄宗天寶元年(742年)因薦召入翰林供奉,後遭讒言被逐出京。此後李白遍遊江湖,縱情詩酒。
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,亦精於書法。他的詩作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浪漫主義手法,使內容與形式達到完美統一,被後世尊稱為「詩仙」。其詩文後輯為《李太白集》,流傳千古,影響深遠。
跋者簡介(部分代表)
乾隆皇帝,清高宗愛新覺羅·弘曆(1711—1799年),清朝第六位皇帝,別署長春居士、信天主人,晚號古稀天子、十全老人。年號「乾隆」,寓意「天道昌隆」。在位六十年,禪位後訓政三年,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,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最久的皇帝,也是最長壽的皇帝。其在位期間正值清代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,再加上乾隆皇帝對各類藝術的酷愛,推動了當時工藝的發展,工藝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不僅如此,乾隆本人精通古物鑑賞,喜好收藏,對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。
宋徽宗,趙佶(1082—1135年),北宋皇帝、書畫家。在位時廣收歷代文物、書畫,極一時之盛。親自主持翰林圖畫院,發展了宮廷繪畫。廣集畫家,創造了宣和畫院,培養王希孟等一批傑出畫家,並組織編輯《宣和書譜》《宣和畫譜》和《宣和博古圖》,皆為美術史研究中的珍貴史籍。能書善畫,自創書法「瘦金體」。其繪畫造詣亦高,代表作有《瑞鶴圖》《芙蓉錦雞圖》《紅蓼白鵝圖》《池塘秋晚圖》等。
周密(1232—1298年),字公謹,號草窗,又號霄齋、蘋洲、蕭齋,晚年號弁陽老人、四水潛夫、華不注山人。祖籍歷城(今山東濟南)人,居錢塘(今浙江杭州)。宋末元初詞人、文學家、書畫鑑賞家。家藏法帖、名畫頗多,精於鑑賞,善為梅竹蘭石。擅長詩詞,作品典雅濃麗、格律嚴謹,亦有時感之作。與吳文英(號夢窗)齊名,時人稱「二窗」。亦能詩,擅書畫。著述繁富,留傳詩詞有《草窗舊事》《蘋洲漁笛譜》《雲煙過眼錄》《浩然齋雅談》等;編有《絕妙好詞箋》,收錄詞家一百多人;筆記體史學著作有《武林舊事》《齊東野語》《癸辛雜識》等。
祝允明(1461—1527年),字希哲,因相貌奇特而自嘲醜陋,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,故自號「枝山」,世人稱「祝京兆」,長洲(今江蘇省蘇州市)人。明代著名書法家。擅詩文,尤工書法,名動海內。與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禎卿並稱「吳中四才子」,又與文徵明、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代表。楷書早年精謹,師法趙孟頫、褚遂良,並從歐(陽詢)、虞(世南)而直追「二王」;草書師法李邕、黃庭堅、米芾,功力深厚,晚年尤重變化,風骨爛漫。代表作有《太湖詩卷》《箜篌引》《赤壁賦》等。所書《六體書詩賦卷》《草書杜甫詩卷》《古詩十九首》《草書唐人詩卷》及《草書詩翰卷》等皆為傳世墨寶。
文徵明(1470—1559年),原名璧,字徵明,更字徵仲,號衡山居士,世稱「文待詔」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,祖籍衡山。明代傑出的畫家、書法家、文學家、詩人,吳門畫派代表人物之一,與沈周、唐寅、仇英並稱「明四家」,又與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禎卿並稱「吳中四才子」。其藝術成就全面,尤以山水畫和小楷書法著稱,風格清雅工致,影響深遠。文徵明早年屢試不第,嘉靖二年(1523年)以貢生入京,授翰林院待詔,參與《武宗實錄》纂修,四年後辭官歸里,專事書畫創作三十餘年。其作品傳世極豐,涵蓋詩文、書畫、題跋、法帖等,代表作有《真賞齋圖》《古木寒泉圖》《前後赤壁賦》小楷等。其子文彭、文嘉承其家學,尤以文彭開創吳門印派,影響後世篆刻藝術。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