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隆二十五寶璽之「敕正萬邦之寳」帶碧玉底座
開始日期
2024-12-17
13:00
結束日期
2024-12-20
13:00
代幣發放
2024-12-21
10:00
預計上市
2024-12-23
06:00
活動規則
代幣名稱:YUXI
發行方:日本收藏家族
代幣總量:10,000,000(公開發行:92%)
發行單價:0.1 USDT/YUXI
發行承銷方:NCollector平臺
發行費:8%(由發行承銷方NCollector 平臺持有)
參與條件:指定白名單用戶
持有權益
實物所有權:本藏品所有權歸屬於全體代幣持有者。每個 YUXI 代幣對應標的實物資產的千萬分之壹所有權。
提案權:持有超過3%MICHO的代幣持有者有權髮起提案,如對外藉展投票、送拍賣投票、IP授權投票等。
投票權:代幣持有者可通過質押代幣對各項提案進行投票,如投票決定是否將實物藏品送至蘇富比、佳士得等頂級拍賣行進行拍賣。當支持票數達到代幣總供應量的 51%,平颱將執行拍賣程序,並將藏品送至拍賣行。拍賣淨收益將按照持有比例分配給所有代幣持有者,分配完成後,相關代幣將被統一銷毀。
收益權:代幣持有者可享有藏品被借展、授權發行衍生品等收益,收益將按照特定時間點快照分配。
強制收購權:當二級市場開放後,持有 67% YUXI 的代幣持有者有權按過去 7 個自然日的市場平均成交價,向剩余 33% 的 YUXI 代幣持有者發起強制收購邀約。
實物交割權:當持有者擁有100% YUXI 代幣後,即可申請交割並確權實物,交割完成後,相關代幣將被統壹銷毀。
藏品詳情
名稱:乾隆二十五寶璽之「敕正萬邦之寶」帶碧玉底座
作者:乾隆皇帝
來源:日本家族舊藏
保管位置:日本MUFJ銀行金庫
市場估值:20,000,000-30,000,000 USD
估值邏輯:
202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,「乾隆禦覽之寶」壽山石璽,以1.53億港元高價成交,創下了寶璽在亞洲拍賣的新紀錄;2011年,北京保利拍賣秋拍,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白玉禦題詩「太上皇帝」圓璽以1.61億元成交。而以上印璽從材質和地位的重要性都不能與「敕正萬邦之寶」玉璽相比;從材料看:"乾隆禦覽之寶」是壽山石,其價值遠不及和田籽玉;「太上皇帝」圓璽,體型小巧,玉璽材質更不能相提並論。因此都遠遠低於「敕正萬邦之寶」玉璽,值得註意的是「敕正萬邦之寶」加製碧玉底座,保存完整。乾隆皇帝的玉璽有一千八百多方流傳,而能代表皇帝行使國家權力的僅二十五方專用璽。此玉璽是乾隆皇帝指定二十五方寶璽之一,曾用於清廷與外國的外交禮儀交流,彰顯了該玉璽特殊的身份和地位,因而與其他璽相比,至少估值在一倍以上相對合理。
基本信息
尺寸:璽:10.8×10.8×7.5cm
底托:13.5×13.5×3.3cm
材質:和田籽玉、和田碧玉底托
印紐:交龍鈕
底托:碧玉底座,左邊滿文「敕正萬邦之寶」,右邊漢文篆書「敕正萬邦之寶」。
印文:左邊漢文篆書「敕正萬邦之寶」六字,右邊滿文「敕正萬邦之寶」六字,陽文。
用途:據《交泰殿寶譜》記載,「敕正萬邦之寶」,作「以誥外國」之用。製度規定其「以誥外國」,對外國使臣回書,對屬國或少數民族政權回文時,即鈐此寳。象征「萬邦來朝」。
藏品描述
這方乾隆玉璽以和田白玉製作而成,玉質溫潤細膩,乳白色中隱約帶有青色調,伴有天然紋理。印璽呈大方形,體量規整,底部左邊深刻漢文篆書「敕正萬邦之寶」六字,右邊滿文篆書「敕正萬邦之寶」六字,陽文。字跡深峻遒勁,刀工精良,布局規整。配以碧玉底托。
印鈕頂部雕飾一對背向而立的螭龍,雕工極其精湛。每條龍的雙目圓睜,鼻孔張揚,須髯卷曲,利齒顯露,威嚴中充滿生動氣勢。龍身鱗片和飛舞的鬃毛雕刻細膩,線條流暢。兩條龍的身軀緊密相連,四肢屈蹲,栩栩如生。螭龍兩側分別印有「乾隆禦筆之寶」和「乾隆禦覽之寶」。印鈕中央穿孔,方便系繩懸掛。
璽四周鐫刻楷書銘文,內容如下:
昔敬姜之言曰:夫民勞則思,思則善心生;逸則淫,淫則忘善;忘善則惡心生。此正夫子勞之之意,夫教養二事,本是一事,既教之則不能勞之,無論木鐸之。
徇庠序黨,遂之設節,其性以六禮與其德,以七教而彼蚩蚩之民,方且視以為扞格而難行,即教之樹藝,課以耕桑,雨淋日炙中,老農執。
杖而督其子曰:力為之。其子以為是苦我勞我者,有之矣,而況官乎,此為政者,勞民之難也,然而亦易者,則有先之之誠在,夫老農勞其子而其終不怨者。
無他,以為其愛我、教我、為我謀而勞我,而彼亦與我共此勞也。使為政者以惻怛之心行忠厚之政,以身先之,則雖勞其民,而民不以為勞,如子之從父焉。
文字描金。字體工整大氣,排列有序,刀法圓潤流暢,凸顯乾隆皇帝的文治精神與文化品位。
創作背景
乾隆皇帝借鑒古代統治者的先例來確定皇帝寶璽的數量,象征著他的王朝的持久繁榮。他一生中用各種材料製作了 一千八百多枚寶璽,包括青銅、玉石、石頭、水晶、瑪瑙、象牙、竹子、琥珀和粘土。這些寶璽上的銘文也多種多樣,包括儒家經典、詩歌和乾隆皇帝自己的作品。
此枚玉璽是乾隆皇帝指定二十五方寶璽之一,曾用於清廷與外國的外交禮儀交流,是清朝國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象征,代表國家權威,地位顯赫。
乾隆以前,代表皇帝的官方寶璽沒有規定確切的數目。乾隆初年,可稱為國家禦寶之印璽已達二十九種、三十九方之多,且因有關文獻的記載失實、用途不明,造成混亂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乾隆皇帝對前代皇帝寶璽重新考證排次,將總數定為二十五方。這些寶璽包括:
大清受命之寶、皇帝奉天之寶、大清嗣天子寶、皇帝之寶二方、天子之寶、皇帝尊親之寶、皇帝親親之寶、皇帝行寶、皇帝信寶、天子行寶、天子信寶、敬天勤民之寶、製誥之寶、敕命之寶、垂訓之寶、命德之寶、欽文之璽、表章經史之寶、巡狩天下之寶、討罪安民之寶、製馭六師之寶、敕正萬邦之寶、敕正萬民之寶、廣運之寶。
乾隆同時修《寶譜》(原印譜現珍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)規定了重新排定後的二十五寶的適用範圍,集合在一起,代表了皇帝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各個方面。清人何聖生的《檐醉雜記》載,乾隆十一年的時候,交泰殿裏就藏有二十五方印璽,印文和用途各自不同。
乾隆十一年,除青玉寶璽只用滿文篆書寫外,其余二十一方寶璽均用滿文篆書寫。乾隆十三年,皇帝為使寶璽上的滿漢文字協調一致,改用滿文篆書寫。他下詔規定,除四方寶璽(大清天命寶璽、天命寶璽、大清繼位寶璽和青玉寶璽)因年代早於清朝入關前,不得隨意更改外,其余二十一方寶璽均須用滿文篆重新鐫刻。這就是今天看到的二十五方寶璽。
作者簡介
乾隆皇帝,清高宗愛新覺羅·弘歷(1711年—1799年),清朝第六位皇帝,別署長春居士、信天主人,晚號古稀天子、十全老人 。年號「乾隆」,寓意「天道昌隆」。在位六十年,禪位後訓政三年,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,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最久的皇帝,也是最長壽的皇帝。